福利|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暨双新推进研讨会核心内容回顾

作者:发布时间:2022-05-12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这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科技)教学的一次重大革新,也将引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使广大信息科技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者及职前教师培养单位准确把握新课标研制的理念及内容,更好地在实践教学中推进新课程、新标准的落实,202257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承办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线公益解读暨双新推进研讨会”,通过多个平台面向全国进行在线直播。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致辞,集聚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研制组组长熊璋教授,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魏雄鹰、李锋、樊磊三位专家,专委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等领域“大咖”,以及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四位资深专业教师、省级教研员,北京市王振强、天津市高淑印、上海市张汶及甘肃省时霞,共同开展新课标的解读,探讨“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落地。


一、关于“新课程、新课标”的解读


会议报告中集锦了各位专家在课程本质、学业质量、内容分析、师资培育和实验组织等各方面的专业解读,指出信息科技独立于综合实践,正式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意义,以及落实信息科技素质教育的具体路径。

1.课程本质

熊璋教授站位全局,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从01的飞跃,而处于巨大转变下的信息科技学科,在发展中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他以信息科技的素质教育为主题,针对信息科技成为国家课程的根本原因展开分析,剖析信息科技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深入探讨信息科技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学业质量、探索和创新、全面发展这四方面的有机联系,提出素质教育下的知识技能和操作编程的教学升级,强调知识必须支持素质教育,技能必须服务素养养成,知识不能局限于知识本身,技能不能局限于技能本身。

以素养导向和科技并重的角度,李锋老师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体现在“技术”到“科技”的提升,从面向“技术初学者”到“数字原住民”的提升,以及关注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教育转向。

2.学业质量

新课标新课程下对于学业质量的重视再次升级。从学业质量的作用上,熊教授明确学业质量应准确度量核心素养培育下的成就和表现,它不仅针对考核,也针对教学和资源建设;不仅评价学生学习,也评估教师教学;不仅评价教材内容,也评估课程建设。从学业质量的研制过程中,魏雄鹰老师从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导入,指出界定核心素养特征、确立学段目标、构建学段内容标准、制定模块学业要求到最终确定学段学业质量标准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和迭代更新,实现将评价贯穿课标导向下教与学的全过程。

3.内容分析

从核心素养与六条主题线索这一角度,李锋老师重新解读了信息安全、信息处理、网络、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六大模块的内容设置;围绕发展的视角与问题策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列举丰富多样的的案例,对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理解和渗透进行分享和探讨;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为例阐释内容逻辑与模块间的关联;强调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用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数字化生活中最一般的问题。

4.师资建设

在教学实际操作方面,熊教授为信息科技的教育者指明了落实的方向,并对信息科技的教师提出了倡议,号召各位教师们要敢于走在教育改革的第一线。希望老师和所有一线的教研人员活用教材和资源,基于课标、教材和资源做创新,让信息科技引领教育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顾小清教授在《信息科技新课程的教师准备职前教师》报告中从“双新”的师资挑战、职前教师培养、学术共同体的助推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应TPACK框架和新课程标准,重点介绍了职前教师应具备的内容和教法知识,分享华东师范大学的经验举措。

5.实验组织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课标研制组核心专家组成员樊磊教授带来《信息科技实验室建设方法与策略》的报告。他分别从五个方面说明了信息科技实验的意义和价值,提出实验是连接技术与素养的桥梁;为新课程标准中的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提供支撑;帮助中小学生理解信息科技背后的科学原理、技术突破以及应用创新;促进“跨学科主题”落地;为课改难题提供宝贵经验。从信息科技实验类型、覆盖面、特性等方面整体分析了开展信息科技实验需要满足的需求,并将开展信息科技实验所面临的困难概括为课时不够、形式单一、学生认知断层三座大山,为后面信息科技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以《牛津国际青少年计算思维训练》这套信息技术教材为例,樊教授强调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的重要性。


二、关于“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

1.课程建设及学业质量

从课程建设的视角出发,北京教研员王振强老师从整体课程定位的角度提出,要从发展的视角看待课程的时代价值,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需要推动课程从以工具应用为主的状态到真正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过渡。作为独立的国家课程,教师需要把握学科的专业性,包括基础性、综合性、科学性、强制性、普适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科的大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展开教学,要有实在的教学内容。

张汶老师聚焦初中学段,从具体的内容落实视角对新课标的内容模块进行研读。从宏观的角度指出该如何围绕引言、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以及教学提示四大部分把握课标价值。具体探讨了在“重视原理” “问题解决” “编程定位”三方面的新变化,并做三点强调:第一,重视原理不等同于学习难度的增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重视原理的度;第二,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行动、思考、感悟与迁移,新课标下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第三,义务教育阶段的编程并非目标,而仅仅是一种学习手段。

出于学业评价的素养导向和多元特征引领,在推进工作中魏老师始终坚持把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各模块内容的评估核心,鼓励各省市尝试以新形式积极开展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发挥素质导向评价在知识内化考核中的检测和调控作用。

2.师资建设

关于双新推进,师资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双新的落到实处,离不开职前教师的准备。顾教授以双新的师资挑战展开话题,她表示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教材建设、相关的资源建设、师资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实验环节的落实。随后,她分享了师资培养的三种主要方式:职前培养、在职培训、一体化培养,她认为“不管哪一种师资培养方式,实际上都是希望为信息科技教师准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华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在职前信息科技教师培养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会议最后,顾教授提到现在有许多学术共同体非常关心信息科技教育,她真诚地呼吁所有对教师准备感兴趣的学术共同体,都能够关心信息科技职前职后的师资培养,携手进行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

而聚焦在职教师的实际工作要求,教研员们则提出了更多具体的实践方法。针对教研员的角色作用,天津市高淑印老师认为,教研员应该发挥中介作用,积极争取课时;组织教师展开研究,开发跨学科主题案例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利用在线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课程资源体系;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研读新课程新课标。

从一线教师具体工作切入,诸位教研员均有不同关注点。王振强老师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指出计算思维是重中之重,教师们需要对计算思维的内涵和外延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此外,提倡合理利用“主题-单元-项目”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做中学”,领悟学科思想。同时,需要处理好目标层次间的关系,瞄准学科素养,但也不排斥知识和技能,而是将课程实施中的活动作为培养学科素养的抓手。

张汶老师从新课标落实视角切入,提出一线教师要抓住“以学生为中心”与“问题解决”两个抓手,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路。此外,在尝试理解与表达新课标的同时,也要注重关联自身的专业发展,寻找自己的实践支点。

当代青少年是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土著,但在成为数字公民的路上仍需借助学校教育帮他们建立起立足未来社会所必需的信息素养。因此,一线的信息科技教师应遵循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抓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窗口期。为更好地开展高质量的信息科技课程,时霞老师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需要牢牢把握信息科技教育的科学本质和育人价值,认识信息素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同等地位,明确信息科技的学科地位,重视信息科技科学本质,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从“知识技能教育”到“科学素质教育”,从“知识的系统性”到“学生的体验性”的双重转变。

3.实验组织

报告中,樊磊教授着重探讨信息科技实验应该是什么以及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提出实施信息科技实验教学的相关策略,包括探索随堂实验新模式、处理好项目与实验的关系、聚焦主题、增加基本教学实验占比、与课程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实施等。针对现有教学环境落后的问题,高淑印老师建议基于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开展教学研究,改善信息科技教室环境和教学实验环境。

本次会议通过多个角度,深入解读了“新课程、新课标”及其推进工作。会议受到众多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关注和讨论。之后,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将联合其他学术共同体组织,针对一线实际教学需求,继续推进双新的深度解读,组织交流研讨活动。


本次会议回放视频链接如下:

  •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http://ceat.gensee.com/webcast/site/vod/play-94a905686bd246cbb1beeb5d120548cf

  • bilibili 网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36538703/channel/seriesdetail?sid=2276390&ctype=0

  • ClassIn网站:

https://live.eeo.cn/pc.html?lessonKey=c664dd06a3459617



转自公众号“e2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