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信25级本科新生第一课之企业参访

作者:发布时间:2025-10-13

当课本照进现实,我们在喵呜科技解锁了未来学习的N种方式

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教信学子而言,最好的专业启蒙,莫过于一场理论与现实的碰撞。9月24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25级全体18名新生,在郁晓华教授与胡航老师的带领下,将开学第一课“搬”进了位于华师大教育科技园的喵呜科技。这不仅是一次参访,更是一场关于专业认知与未来想象的深度探索。

PART 01

初见:一堂来自行业先行者的“未来教育绪论”

参访的开篇,由喵呜科技创始人向远鹏先生讲授。他从真实的创业实践出发,为教信系本科新生带来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沉浸式跨学科学习”的前沿对话。

向远鹏的核心观点让同学们深受启发:

1.AI的角色:在未来教育中,AI不仅是提效工具,更是学习场景的重塑者与个性化教育的赋能者。

2.教育者的角色:智能教育的落地,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未来教育工作者一次深刻的“理念重构”。


图片1.jpg


PART 02

沉浸:当知识走出书本,在指尖“活”起来

作为教信学子,大家最关心的是技术如何在真实场景中落地。在喵呜科技精心打造的“未来学习教室”里,同学们现场体验了利用技术手段,知识完成了从抽象到具象的传递过程。

▌ 场景一:“穿越时空”的对话

“AI孔子”的实时互动。一位同学手持麦克风,向屏幕上的先贤提出问题,AI便能以孔子的口吻与学识从容对答。在这一刻,AI打破了时空的壁垒,将厚重的儒学经典,以一种极具交互性的方式注入了同学们的认知。大家讨论的不再是“技术能做什么”,而是“技术如何让文史哲教育变得前所未有的生动”。


图片2.jpg


▌ 场景二:可以“触摸”的文化

随后,同学们体验了一系列的多感官、具身感学习项目。这些体验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沉浸式学习”的魅力:

  • 《天工开物》不再是古籍中晦涩的文字,而是一个需要手脚并用、协作完成的古代服饰拼图游戏。

  • 《中国诗词大会》不再是电视上令人艳羡的节目,而是一场自己就能亲身参与的诗词竞技。

  • 梵高的画作也不再遥远,通过光影技术,风中摇曳的杏花仿佛就在眼前绽放,让大家身处教室,却看到了艺术家眼中的世界。

在这里,知识通过声、光、影乃至触觉,鲜活地流淌于指尖,让同学们“徜徉”于学习之中。


图片3.jpg


PART 03

思考:播下一颗“用创新改变学习”的种子

体验环节结束后,兴奋与激动渐渐沉淀为更深层次的思考。同学们踊跃提问,与向远鹏先生就技术前景、学科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带队的郁晓华教授在总结时表示,让新生尽早接触行业一线,是教信系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此次参访不仅让同学们看到了教育技术的巨大潜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将技术赋能教育、用创新改变学习的种子。胡航老师也对未来教信系本科生的产学研合作表达了期待,鼓励同学们在更广阔的课堂学习。


图片4.jpg


本次参访,既是启蒙课,更是大学四年学术之旅精彩的开篇。它让同学们感受到,大家未来要踏入的领域,是一个充满无限创造力、并能切实改变未来的领域。


图片5.jpg


学生感悟

1. 在喵呜科技的展厅里,我看到了教育理论是如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的。从教学设计到技术开发,整个流程的展示让我深刻体会到“产学研”结合的魅力。这激励我未来不能只埋头书本,更要关注行业前沿,努力成为能连接教育与技术的桥梁型人才。

教育技术学2025级本科生  宋美琪

2. 走进喵呜科技,虚拟课堂、智能评测等产品让我大开眼界。这次参访将课本上的“教育技术”具象化,我真切感受到科技如何让学习更高效、更有趣。作为教育技术学新生,我明确了方向: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思考如何以人为本,用科技温暖教育,弥补资源鸿沟。

教育技术学2025级本科生  杨乐乐


文字:周楚涵 尹福强

摄影:张雯馨

供稿:教信系25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