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模型”、“人工智能”成为我们学术研讨中的高频词,一场深入技术腹地的“田野调查”便显得尤为重要。9月24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崔家琪老师携25级51名研究生,带着课堂上的理论与思考,走进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仅是看见(See),更是洞察(Perceive)——洞察AI技术将如何深度重塑教与学的未来生态。
01溯源:从中科大实验室到“百模大战”的中国星火
讲解员正在讲解科大讯飞发展历史
如今,面对全球“百模大战”的浪潮,讯飞给出的答案是“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1)纯正的“中国心”:星火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个算力、算法纯国产化的可下载大模型
(2)“1+N”的聚变路径:一个强大的通用大模型(1)作为技术底座,精准赋能到教育、医疗、法律、科研等N个垂直行业
我们意识到,我们所专研的“教育”,正是这个“N”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一切的技术能力,都汇聚于讯飞的开放平台——一个集成了800余项AI能力,服务着超过900万开发者团队(包括华为、高德地图等知名企业)的庞大生态
讲解员介绍科大讯飞开放平台
02洞察:被AI“增强”的教与学新场景
如果说历史和战略是骨架,那么丰富的产品应用便是其血肉。在体验区,我们看到了AI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生产力工具。
▌场景一:被“增强”的教师
我们此行最关注的,无疑是教育场景。在“智慧窗-星火版”的演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技术“武装到牙齿”的未来课堂:
·沟通的“巴别塔”:在众多展品中,一台双屏翻译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我们一位来自孟加拉的同学上前进行了一次即兴测试。他用自己的母语说出了一段复杂的长句,几乎在话音落下的瞬间,翻译机的客屏上便显示出了精准的中文翻译
国际生用孟加拉语与翻译器互动
·教学的“魔术棒”:老师用粉笔在侧边“互联黑板”上随意画一个立体几何图形,图形便实时同步到中央大屏上,并自动美化、3D化,支持任意旋转、展开、堆叠和截面分析
智慧窗演示3D几何图形生成过程
▌场景二: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星火教师助手”的功能,让我们现场的研究生们展开了热烈讨论。讲解员输入了一个极其具体的需求:“请帮我生成高一二班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阶段性学习报告”
我们看到,AI助手迅速:
1.调取学情数据:自动汇总该班级近期1次考试和5次作业的数据
2.生成分析报告:清晰地罗列出班级整体及年级的知识点掌握率、薄弱项,精准到每个学生
3.一键生成课件:基于以上分析,自动生成一套包含知识点讲解、针对性练习题库、互动视频的个性化教学PPT
这正是我们将“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从理论照进现实的完美范例。
讲解员正在介绍星火教师助手
▌场景三:即时反馈的“学习闭环”
网红产品“作业批改机”前,我们看到了效率的极致。老师只需将自己手写的标准答案扫描一遍,让机器“学习”答题区域和标准写法
效率:一个班的作业,约20分钟即可批改完毕
效果:批改结果会以红笔痕迹直接打印在原卷上,不仅有对错,甚至可以选择打印题目解析
学生现场体验试卷自动批改
走出科大讯飞体验馆,震撼之余,更多的是沉淀下来的思考。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想象,它为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这次研习,让我们更加确信,作为教育信息技术学的研究生,我们的使命并非简单地成为技术的“使用者”,而应是未来教育的“设计者”和“引领者”。我们需要去探索:
·何种教学法与AI工具的结合最为有效?
·如何构建新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
·如何在新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造力?
从看见到洞察,再到未来的实践。这次研习,是我们在华东师大求索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注脚。未来已来,我们,正在路上。
科大讯飞体验馆前合影
撰稿人:许宏鑫 包涵
摄影:赵泽 施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