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8日上午八点四十五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科学会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专家、学科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等众多代表齐聚一堂,为规划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进行了深度研讨和热烈交流。
11月18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工作坊二:中小学创新课程案例——STEM专题分享在文附楼505开展。
第一位分享者是来自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的李雅慧(校长),分享了中学物理沉浸式主题学科建设的探索。他们学校提出“三个依托”作为沉浸式教学的基础建设——以科技长廊为依托浸润学生科技素养,以动手工坊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名师专家为依托引领学生学习发展。
第二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朱皓斌,内容是中学STEM与人工智能课程开展与实施初探。作为一线教师,他将stem分解为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math,认为stem是以教学为基础,科学为理论指导,在工程中用技术解决,另外分享了两个案例——“CLIL”和“TensorFlow”。
第三位是费海明,来自宁波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他的演讲主题是“联结现实 智创未来——人工智能背景下创客教育的江北实践”。他从三个部分展示了创客教育——创客教育行动背景、创客教育实践创新、创客教育成果收获。他将板块比作骨架,资源比作血肉,策略比作筋脉。
第四位是汪玥辉,是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一线教师,他的题目是STEM教育推动校园创客运动。他谈及stem教育与校园创客的关系——stem教育给校园创客提供了好的模板。他介绍了三个项目活动——“呼吸灯——彩色LED调光”、“二进制灯——Arduino控制LED灯组”、“动态手摇LED字幕灯”。
第五位是沈利彬,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秀洲国家高新区教育集团,主题是基于STEM理念的创客教育。他给我们展示了几个案例:1、三年级科学《磁铁》,用视频演示了一个双开门的笔筒2、四年级科学《声音》展示了一个声音传感器,根据不同的分贝亮不同的灯3、四年级下《点亮小灯泡》,演示一个钟表,每秒亮一个灯泡4、四年级科学《做个小开关》,设计了安全过斑马线灯5、五年级科学《光》,依据两块光传感器的光度差设计了“向日葵”花盆。
第六位是来自西南位育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刘虹娇,介绍了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STEM课程设计。她举了一个案例《JavaScript像素图处理》。主要是通过像素的处理来讲解for循环语句的用法,课程先从把每个像素改成红色开始,再拓展到把图改成灰度图,一步步地将问题深化,更深度地学习编程。
第七位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研一的学生高佳平,他的主题是STEM课程实施的核心——构建体系化的思维模式。他讲了stem课程的价值——通过学生自主构建的思维体系,转化成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出了stem课程的教学问题——本质上在于思维的固化教师的引导只起到表层作用,提出了如何构建正确的思维活动的建议——STEM教育要做得是将其灵活运用,内化迁移,能够同真实情境对接起来,综合地解决问题。
第八位是王鲲,是上海大学附属学校的数学老师,她给我们展示了基于STEM的初中数学创新课程设计。从三个方面体现创新的课程设计:1、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前预习的微课——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课前播放的微课视频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平移》时,播放两段不同的视频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借助几何画板演示两圆处于不同位置关系。
第九位是来自上海杰纽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胡作,他介绍了会唱歌的蜂鸣器的课程。基于教学设计,他给我们演示了认识蜂鸣器的教学流程。流程分为五步:1、Engage:音乐响起来2、Explore:蜂鸣器3、Explain:音乐编写4、Extend:创意拓展 5、 Evaluate:总结与评价。
最后一位是薛耀锋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副研究员,讲述了基于3D打印的创新课程设计与实践。他先从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两个角度介绍了3D打印的创新课程,之后讲述了123D DESIGN 教学的技巧与建模,接着还展示了11个案例——重心的奥秘、电路原理、力学与桥梁、自制电动机模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齿轮传动等。最后还汇报了一下研究过程和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