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剪辑|“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讨会-陈小平教授《大模型到底是什么、意味着什么?》

作者:发布时间:2023-07-04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成为研究的前沿焦点之一。越来越强大的生成式AI将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拓展可能性,并改变人机协同关系,对AI+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然而,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和挑战,生成式AI在教育应用中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如何提高智能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效果,以及如何处理未来教育中的人机协同价值观和伦理安全问题等。

为了探讨人工智能新浪潮下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等问题,“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AI新浪潮之下的冷思考与新出发”主题研讨会于2023年6月10日至1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科学会堂举行。本次会议以华东师大承担的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主题的三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为依托,结合来自国内领域专家的权威解读,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和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协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指导,上海联通北区分公司予以支持。


以下为专家主旨报告板块-陈小平教授《大模型到底是什么、意味着什么?》的简介和视频回放


本视频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伦理专委会主任陈小平教授带来的主旨报告——《大模型到底是什么、意味着什么?》。报告开头,陈小平教授指出,大模型是从人类规模语料中提取语言痕迹并用于语言生成,并强调,人工智能是非人非物的第三种存在物,正以非预期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

随后,陈小平教授从三个角度对大模型进行阐述,首先是科学基础,大模型的底层原理是从人类规模预料中自动提取语言痕迹用于人机自然语言交互,并通过基于远程关联度的预测,大大降低大模型对语元关联度预测的准确性;其次,陈小平教授从六种幻象入手解读大模型的不足之处,并指出如果我们对大模型进行过分的恐惧或者过分的信任,将会极其有害。最后,陈小平教授提出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三类不同性质的挑战,分别是合理性问题、可控性问题和重大相关问题。

结尾,陈小平教授对大模型的生态位进行了总结:生命是火,思想是光,语言是光的影子,而大模型是影子的影子,现在影子已经非常强大,需要我们正确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全新时代以及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更多阅读:

e2lab:精彩剪辑|“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讨会-陈小平教授《大模型到底是什么、意味着什么?》